个人简介:刘长海,男,1979年10月出生,山东东营人,2006年毕业于HJC黄金城登录,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等,先后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学校德育处借调工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参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研制及《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相继出版学术专著七部,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五项,世界银行资助课题一项,田家炳基金会资助课题一项。主要研究方向是德育、学生管理、家庭教育、双减提质。
针砭时弊,守正创新
刘长海教授以社会变迁和道德问题为研究出发点,以杜威经验哲学思想为基础,在《经验德育:一种基于杜威哲学的德育思路》一文中开创性地提出了“经验德育”理论,并在《经验德育论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经验德育理论的基本主张、实施框架和学理意义。该理论是近年来学界为数不多的本土原创性德育理论,对德育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经验德育论着力于落细、落小、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活德育概念泛化、实践模式的操作性与系统化不强等缺陷,为破解当代道德教育“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等症候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对推进中国德育变革具有重要价值。
思想的光芒乍现于理论与实践的嫁接点。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是教育实践的两大方面,而学界却未产生与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相对应的学生管理理念。为了弥补此空缺,刘长海教授投入到对中小学学生管理的研究中,在《教育性学生管理论略》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性学生管理”理念,并在《教育性学生管理研究》一书对传统规训式学生管理的弊端、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应然取向和实施要点进行了深入论述,以其创新性和学理性成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生管理体系建构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教育性学生管理”一改“规训式学生管理”以规范、训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结构,指明了以发展、理性、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模式。从追求管理效能的工具理性到明确学生自主建构的价值导向,从以知识灌输为本位的学校教育到生成性的话语体系,“教育性学生管理”为新时代的学生管理拓展了转型思路,合乎时代精神趋向和教育治理现代化。
学术本身就像一座熊熊燃烧着的熔炉,学术交流的过程就是不同观点在熔炉中淬炼、烧铸、磨砺并且最终锻造成型的过程。近年来,围绕着怎样去解读、认识、多维评价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我国若干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争鸣。刘长海秉持着“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的开放学术态度,积极投身到学界探讨的浪潮中,并于2020年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研究成果《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再认识》等系列成果,推进了我国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建设的源头活水。刘长海教授认为,“争论不是目的,争论是为了更加接近真理”。 学术常青,思想繁茂,需要每一位学者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去拥抱“异议”与“差异”。
深入一线,走进田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文献到试验,从讲堂到学校,刘长海教授坚持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华中师范大学求学期间,刘长海教授长期跟随导师前往中小学进行主体教育实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指导经验;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期间,先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学校德育处借调工作,并经常应各地教育局和中小学的邀请指导教学活动设计、学校德育变革等工作,将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刘长海教授指出,教育学面对的是教育的状况,探寻的是教育的规律,最终要解决的也是教育的疑难,这些都要求学者必须深入一线去探寻和研究;因此,走进田野才能够发现更多教育研究的真实问题,进而才能活跃头脑,提炼思路,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如果只是伏案著书、沉迷书斋之中,最终做出来的成果可能都是一些抽象和空洞的东西,而脱离了现实需要,也就丧失了研究的价值。
多年来,以敦本务实为准则,以知行合一为导向,刘长海教授指导武汉市江岸区中小学开展责信德育实践探索,指导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生活体验德育实践探索,承担了武汉市康宁路学校、建设中心小学、庙山二小、纸坊二小、文化路小学等学校的委托管理工作。其中,江岸区教育局提交的责信德育案例获评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案例,为中小学德育建设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案。
以文化人,以教育人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学术很枯燥”这一观点时,刘长海教授直言,“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出来的”。学术研究本就是谨严缜密的科学工作,要求学者扎根现实、深入文献,博览群书、遍稽群籍,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修炼沉心静气的耐性,这样才能有所获、有所成。对于刘长海教授而言,做研究的过程是不断发现新知的过程,在发现新知中会获得快乐。“就像你在看风景时,你多打开一扇窗,这扇窗的发现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快乐。”真理是一片汪洋大海,先辈前赴后继,后人继往开来,无人可达终点。“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让“我想要做”成为一切研究开始的源动力,久久为功,慢慢成长,才能做出真正对社会有所裨益的成果。
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刘长海教授认为,做学问是聚沙成塔、积水成渊的沉淀过程。“在比较长的学术研究过程中,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研究就像蚕一样在一点一点地成长”。谈到让学生们极为焦虑的内卷问题,刘长海教授指出,“应对内卷的关键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当自己的能力足够强大时,你就不是被卷的对象,而是别人心中的压力”。在急功近利的浪潮下,苦练内功的人凤毛麟角,大家往往追求即刻见效的方式,而往往忽视了夯实自身的重要性。“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练内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总有一天积累的成效会显现出来。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当被问及“做学术最关键的是什么”时,刘长海教授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四十有惑,依然求知若渴;专注德原,心思万里山河”,刘长海以此自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去思考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教育有什么样的责任。只有当你能够担当起时代赋予你的责任时,你才有可能赢得这个时代所能给予你的荣誉。”对比前辈们所经历的上山下乡、文革变动等时代苦难,现在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安定平稳的学术环境和自由开放的研究平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美好的时代——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变成现实,所以我们理应抓住机会,不断充实自己,做出一番无愧于时代的成就。
参考资料:
①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官网
②刘长海,许雪莹.教育性学生管理论略[J].中小学德育,2019(12):5-10.
③刘长海.经验德育:一种基于杜威哲学的德育思路[J].教育研究,2019,40(06):51-59.
④刘长海.在经验中学习的德育意蕴[J].福建教育,2020(08):1.
(本文已经校友审阅)
图文记者:熊振君
网站编辑:陈柯帆
审读人:黄玉新